立刻来了精神,叭叭叭的就开始说起了己的想法与观点。
那活跃的,活像是刚刚一脸“你们全都没我清醒”的表情从未出现过一样。
宋药听眼睛亮晶晶,掏出个笔记本就开始记录。
他不光己记,他还叫上了他四个小伙伴。
时不时的,还要夸上一句:
“没想到你知道的这么多啊,比我厉害多了,早知道我就跟你一起弄了。”
赵晓东于是便越发意了。
一直默默跟在他们后面的原江看到这熟悉的一幕,默默为这个十岁小孩叹了口气。
都这么长时间了,赵晓东还是没有长记性啊。
宋药他们花了一个上午的时间,几乎跑遍了整个区县。
东西买的还是不太齐全,不过小孩并不是很担心,反正他们一路往望江去,路上有的是城市可买东西。
小孩还是很有诚信的,东西买好了,他就掏出己的小金库,大笔的请军人哥哥们吃面条。
当然,他人他是不请的。
宋药理直气壮:“军人哥哥们要开车的,他们辛苦,你们又不用,己掏钱吧!”
小伙伴们都习惯了宋药的抠。
宋药这人,别扭的很。
谁要是有个什么急事或者是需要帮助的事,他掏钱那是大笔大笔的掏。
但平时没事的时候,想要从他兜掏出一分钱那,那绝对是做梦。
比如现在,小孩跟他们说好了怎么结账之后,就跑到了人家面馆老板那,嘴甜的喊她阿姨,跟她讲价。
宋药讲价早就练出来了,他也不说虚的,直接说:
“我们有这么多人呢,阿姨您就送我们一碗,我们就在这吃了。”
有钱为什么不赚,就算是送出去一碗,他们买的剩下的面也够赚了。
面馆老板痛快答应,还说:“那我再送你们一人一叠小菜,放心,我家的面好吃。”
宋药看出来他们家的小菜本来就是会送人的,只是对方见他们是外人,所想要糊弄一下表示一下己的大方。
小孩也不说破,米老师说过,小老板姓的智慧是无处不在的,尤是这种小生意上面。
他觉他又学到了一点。
因为在心底觉面馆老板是智慧的,她下·面条的时候宋药也不走,就坐在离着屋最近的凳子上,各种东西。
“望山啊?我知道那,那现在发展的可不错啊。”
面馆老板还真能说上来几句,宋药也不奇怪,他们选的这条街饭馆可不少,而这样的方,背井离乡来打工的人也少不了。
各种各样的打工人多了,这些看上去只有一个小店面的老板反而知道的小道消息要比公安同志们查的多。
宋药面上不动色,只微微露出了一点好奇,好像只是闲聊一样的:
“阿姨你离着望山这么远,你是怎么知道望山发展的不错的啊?我记前年的报纸上还说望山贫困户多呢。”
面馆老板就一边忙活一边跟宋药笑着说了:
“我们店之前就招过一个望山人,年纪轻轻一小伙子,来做了几天嫌累,又回去了,我过,他家就是普通种的。
你说,要是日子过的不行,他能连这么点苦都受不了吗?”
宋药本来只是想要广撒网多捞鱼,没想到一开口还真遇上鱼了,立刻眼睛一亮:
“那阿姨,他跟你说过望山吗?望山是什么样子的啊?”
见面馆老板抬眼看过来,宋药连忙补充了一句:
“我们长辈在望山,这次就是去看他的,还想要在那玩上一个月,所想要打听的清楚点。”
老板也没起疑心。
谁会怀疑一个看上去年纪这么小,又这么可爱的小孩呢。
尤他嘴巴还这么甜。
她想了想:“他没怎么跟我说过他家什么样,就连望山发展好那也是我己猜出来的。”
对方就干了几天,还特别偷懒,拖拖拉拉的,她当然也不会和他聊很多。
际上要不是他要走的时候她因为他干活不行不愿意给工钱,他也没要,老板还想说说对方的坏话呢。
当然,她是一个有良心的人,既然没有花钱请白工,老板说话就气一些,只委婉说:
“小伙子年轻,干活就不太利索,就算是他不走,我也是要请走他的。”
刚刚才兴奋起来的宋药白欢喜一场,没到什么有用的信息,老板又下好了面,只能老老回去坐下吃面。
吃了两口垫垫肚子,他就又摸出一个本子,开始在上面记录刚刚面馆阿姨说的望山打工小伙的信息。
赵晓东把他不爱吃宋药爱吃的青菜夹到宋药碗,好奇的看了好几眼。
“这好像也没什么有用的信息呀,你记这个干嘛?”
宋药也想快点弄完吃面条,下笔飞快,也不抬:
“这叫整合信息,有的信息单看可能没用,但是整合在一起就不一样了。”
第128章 (三.合……(2/6),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